2020-06-03 15:00:16来源:转载
最近几年国务院、住建部以及各个省市政府都在大力推广BIM技术,一些例如万科、万达,中建等大型企业也正在使用BIM技术,那么有人该问了BIM到底是什么?面对这个为什么大家都在学BIM,本文为大家进行深入介绍。
BIM是过程还是模型?
一谈到BIM,专家们都会及时提醒客户,我们介绍的BIM是“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而不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是利用数字模型进行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我们要生产的那个产品(建筑物)的数字模型,虽然BIM模型也是BIM过程的成果之一。
那么BIM究竟是过程呢,还是模型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里所谓的过程是个什么过程, BIM是利用建筑物数字模型里面的信息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对建筑物进行分析、模拟、可视化、施工图、工程量统计的过程。显然,这里的核心是信息,一个创建、收集、管理、应用信息的过程。
再来看看那个所谓的模型,当然这是作为我们工作客体的那个建筑物的虚拟模型(数字模型),那么我们要这个模型做什么用呢?当然是支持我们的设计、施工、运维决策和实施。那靠什么支持呢?当然是存放在模型中的信息了!因此所谓BIM模型(或者说虚拟模型、数字模型),它的核心不是模型本身(几何信息、可视化信息),而是存放在其中的专业信息(建筑、结构、机电、热工、声学、材料、价格、采购、规范、标准等)。
到这里,我想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BIM既是过程,也是模型,但是归根结底是信息。是存储信息的载体,是创建、管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因此模型也好,过程也罢,事实上真正的核心是信息。
BIM采用什么样的信息组织方法?
BIM的核心是信息,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项目阶段,不同的参与方会有不同的组织、管理和使用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信息冗余,即多个工程文档包含同一个信息,可能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随着项目信息的不断发展,信息冗余就会导致潜在的协调错误,随之而产生的就是对信息检查过程的需求,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信息检查消耗了项目的工期和预算,而在协调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的错误被带到施工现场就引起了施工延误和重复工作,从而产生了额外的项目成本。
自然而然大家需要一个代表这个建设项目且具有唯一性的工程信息模型,由此可以导出所有针对这个项目的各个“视图”——不同参与方在项目不同阶段对项目进行各种专业工作的信息应用,例如做结构分析、日照模拟、工程量统计、施工计划优化等。
理论上信息的唯一性是合理的,也是可能的,因为信息所代表和描述的实际项目是同一个。因此完全有可能建立一个包含项目所有必要信息的模型来支持各种不同的信息应用。
另外,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建设项目的类型可以是无限的,但是组成项目的基本元素(构件、部件、组件)是有限的,虽然基本元素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因此,基本元素是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的方法建立起标准模型和信息库的。
具有唯一性的建设项目基本元素,通过组合构成同样具有唯一性的建设项目,需要由不同的专业人士在不同的建设和使用阶段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不同目的的作业(“视图”),并且产生表示这些作业过程和成果的不同类型的文档作为合同提交物,这就是对信息代表的本体(项目)和信息不同的应用之间关系和过程的描述。
BIM是一个模型?多个模型?
这也是接触BIM、应用BIM的同行经常听到经常碰到的问题,通常有两种说法:
其一,在介绍BIM概念的时候,通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说法:BIM是包括建筑物所有几何、物理、性能信息的数字化表达,跟建筑物有关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单一模型中,不同的项目参与方在不同项目阶段需要使用什么信息都可以从BIM模型中获取,BIM跟目前广泛使用的CAD和可视化技术不同,后两者只包含了建筑物的部分信息。
其二,另外一些BIM资料介绍了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的项目成员会建立各自的BIM模型,常见的BIM模型包括场地模型、建筑模型、结构模型、机电模型、施工模型、协调模型、竣工模型等。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单一模型之说是从逻辑关系的层面上来描述的,BIM是一个包含建筑物所有信息的模型;而多个模型的说法是从实际操作层面出发来描述的,由于技术的、业务的、法律的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项目成员必须建立各自的BIM模型。
其次,从信息组织、建立、管理、应用的角度来分析,一个模型还是多个模型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就跟你用什么软件做BIM一样,只是一种工具和方法的选择,关键在于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建设项目的信息有多少内容、以什么格式、被多少项目成员、在什么工作上精确、高效、完整地使用了,从而提高了多少生产效率、避免了多少潜在错误、减少了多少建设工期、降低了多少工程造价。
因此,真正需要关心的不是一个模型还是多个模型的问题,而是关于这个模型的信息精度和维度(类型)、模型对象的属性信息、模型信息的详细等级、模型信息将被如何使用等信息的创建、管理和使用问题。
工程建设业赋予BIM什么使命?
所有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把GDP的一个很大比例投资在固定资产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更新、拆除等工作上,在这个过程中,很大比例的工程建设项目遭遇到工期拖延、造价突破预算的问题。要求全球工程建设行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压力越来越大。
美国有关部门的研究表明,建筑业的无效工作(浪费)高达57%,而制造业的这个数字是26%,两者相差31%。
如果建筑业通过技术升级和流程优化能够达到目前制造业的水平,按照美国2008年12800亿美元的建筑业规模计算,每年可以节约将近4000亿美元。
我国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为10万亿人民币左右,其中60%依靠基本建设完成,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不小差距,如果按照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资料来进行测算,通过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可以节约的建设投资将是惊人的。
美国建筑业用户圆桌会议(CURT - The ConstructionUsers RoundTable)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如下四条建议:
业主的领导力:业主在项目早期通过信息共享驱动所有项目成员的协同作业可望取得理想的结果——快速、高效、成本预算内实现的建设项目;
集成项目结构:所有项目成员(包括设计师、承包商、供应商、制造商、运营维护人员)使用统一的系统化方法做项目,将使得项目参与方的目标与项目的总目标一致,这个方法就是目前已经得到行业广泛认可的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法IPD(IntegratedProject Delivery);
公开信息共享:项目协同作业必须以公开、及时、可靠的信息共享作为基础,支持实现这一建议的软件种类或技术名称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业普遍接受的统一名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词有三个:PIM(ProjectInformation Management,项目信息管理)、PIP(ProjectInformation Portal,项目信息门户)和CPM(CollaborativeProject Management,协同项目管理)。
虚拟建筑信息模型:这个就是BIM,尽管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若干不同的名词,例如数字建筑(Digital Building)、虚拟建筑(Virtual Building)、建筑产品模型(Building Product Model)等,但是BIM经过近十年的应用已经成为了能够覆盖前述其他术语同时也是全球工程建设行业公认的标准术语。
2007年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NIBS - 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颁布的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一版第一部分为以BIM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设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为美国建筑业每年节约2000亿美元。
BIM会改变项目参与方的职责吗?
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讨论流程变化、项目实施方式变化、BIM能力要求变化、BIM团队组织变化的资料,但是有一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各项目成员在项目中的职责并不会变化,因为每个项目成员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职责都是建设、运营一个优秀的工程项目所必需的。
尽管项目成员的职责并不会因为BIM而变化,但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工作方式却会发生变化,甚至可以是很大的变化。
原来项目成员之间更在意各司其职,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有时成员之间可能因为利益和风险冲突成为对手,有了BIM以后更重视协同作业,把项目的成功作为成员共同的目标。
原来项目成员的工作更多是按顺序进行的,有了BIM可能更多的工作可以并行开展了。
应用BIM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工程项目的建设与运维工作更复杂化,而是为了找到更好地实现行业目标的办法——高效优质完成工程项目,满足建筑业客户的需求。
为什么大家都在学习BIM?因为BIM这一技术为建筑也的各项工作带来便利,这一技术也是以后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